您所在位置:首頁 > 新聞動態(tài) > 公司新聞公司新聞
尹宜農:武大綠洲病毒型生物農藥技術處全國先進水平 生物農藥產業(yè)亟需政策扶持
公司創(chuàng)辦十余年就換三任“老板”,至今企業(yè)仍在靠著信念與夢想苦苦支撐。昨日,談起自己的創(chuàng)業(yè)經歷,武大綠洲生物公司副總經理尹宜農感慨萬千。
作為企業(yè)的高管,尹宜農的另一個身份是武漢大學生物學院教授,1999年,他以科技特派員的身份被武漢大學委派,全程參與武大綠洲公司的創(chuàng)辦,與學校其他幾名教授一起以技術入股。如今,他是學校唯一留守在公司的股東與高管。
武大綠洲是生產生物農藥的企業(yè),病毒型生物農藥技術在全國處于先進水平。然而,這樣一個技術實力雄厚的公司,在市場上卻苦苦掙扎而難見收益。
尹宜農稱,1999年,武大綠洲成立后,已經換了三任“老板”,第一任老板姓楊,投資了500萬元,從一開始就虧損,虧到2002年,頂不住,放棄了,轉身去搞房地產,撤資之時,楊拉尹入伙去搞房地產,被他拒絕。尹宜農稱,生物農藥于國于民有利,自己不想輕易放棄;第二任董事長姓鄧,也投資了幾百萬元,一直苦苦支撐到2008年,最終也抽身退出;到2009年,現(xiàn)任的董事長朱澤生接手。
“做得太艱難了!”尹宜農說,現(xiàn)在中國癌癥發(fā)病率這么高,根本原因是環(huán)境越來越差,食品安全污染越來越重,水稻、蔬菜、水果,化肥、農藥施用太多。而以生物農藥替代化學農藥是最佳的降低農藥安全的辦法之一;诖耍鲜兰o末,在湖北誕生了一批生物農藥企業(yè),武大綠洲就是其中之一。
盡管政府有期待,社會有需求,民眾有呼聲,技術有保障。但是,十多年來,生物農藥一直叫好不叫座。
“武大綠洲的遭遇是整個生物農藥產業(yè)共同的困境!比A農教授徐冠軍稱,世界生物農藥看中國,中國看湖北,綠洲幾經轉手根本原因是做生物農藥不掙錢,湖北的天惠、武漢科諾、湖北康欣等公司境況都差不多,這些公司能維持,很多都是依靠其它的產業(yè)在維系。直到最近這兩年,湖北的生物農藥企業(yè)才開始扭虧,進入了微利時代。
尹宜農表示,生物農藥與化學農藥相比,其生態(tài)效益與社會效益十分明顯,但是,由于見效慢,技術流程復雜,農民出于利益驅動不愿意用。目前生物農藥占比僅有3%左右。他呼吁,要改變這種局面,政府部門應該出面對農民進行引導,并對生物農藥產業(yè)進行政策扶持,否則,死了生物農藥產業(yè),最終受傷的是農業(yè)產業(yè)與公眾健康。(農村新報)